2025年1月14日至1月20日上午,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职守边疆”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广西、内蒙古两省五所职业院校,开展了一场以“职守边疆,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路径”为主题的调研活动。团队成员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与实地走访经历,以青年视角向当地师生、村民讲述了职业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,并分享了他们在调研中的所见所闻与深刻思考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加大,边疆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模式,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固政策之基,护航边疆职教发展
国家高度重视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。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要加大对民族地区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;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也强调,要支持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,培养更多适应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。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。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,各地纷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,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强特色办学,培养边疆发展实用人才
边疆地区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开设了一批特色专业,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,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,开设了“旅游管理”和“酒店管理”等专业,并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,共建实训基地,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,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。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则依托当地畜牧业优势,开设了“畜牧兽医”和“乳品加工”等专业,并与当地农牧企业合作,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,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。
开技能培训,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
边疆地区职业教育不仅面向在校学生,还积极开展面向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,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,实现增收致富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“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”,帮助当地群众学习旅游接待、餐饮服务等技能,发展乡村旅游,增加收入。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“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”,帮助农牧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,提高生产效率,实现增收致富。
入实地调研,助力边疆职教发展
为了更好地了解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需求,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职”守边疆调研团队赴广西、内蒙古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。在广西,团队成员走访了当地职业院校、企业和农户,深入了解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、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农牧民的技能培训需求;在内蒙古,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地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,与企业负责人和农牧民进行了座谈交流,了解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。通过实践调研,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也坚定了成员们为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。
尽管边疆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,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,仍然存在一些差距,例如,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,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,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等。未来,边疆地区职业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,不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加强内涵建设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、维护边疆稳定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(赵雨馨)